|
范县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水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范县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绿色水稻的产地环境技术条件、栽培技术、肥料和农药使用、收获等一系列技术措施要求。本规程适用于范县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水稻生产。 2 引用标准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3 产地环境3.1、气候条件:基地选择全年无霜期205天,年平均气温13.5℃,年降雨量600mm以上的地带。 3.2、土壤条件:土壤耕层深厚,在黄河冲积物上发育成潮土,适合绿色水稻种植。 3.3、水质条件:引用黄河水灌溉,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未受到工矿企业污染影响。 3.4、环境条件:基地距城区20公里以上,远离城区厂矿企业,无污染源,无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远离公路,空气良好,为水稻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 4 种植技术4.1、品种选择以“熟期适宜,抗逆性强,米质优良,高产稳产”为原则,选用通过国家审定的抗逆性强的优质品种,种子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4.2、苗床育苗4.2.1、苗床选择:选择无污染、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水源方便、土壤肥沃、PH值7.5—8.3的地块育苗,每亩本田准备50—60㎡秧田。 4.2.2、秧田整地作苗床 秧田于冬前、初春多次耕翻,冻垡、晒垡、深耕20—30cm,最后一次耕翻前,达到“肥、松、细、软”的秧田质量标准。 播前3-4天完成作苗床,秧畦宽1.2—1.5m,长度不超过15m,床土深翻20cm,床间留沟,然后浇透底墒水,达到泥烂、面平,床面高低差不超过1cm,抹平床面待播种。 4.2.3、种子处理:播种前晒种1—2天,然后用清水浸种2—3天。 4.2.4、适期播种:于5月上旬播种为宜,最迟不超过5月12日。每亩本田用种子2.5—3kg,每㎡苗床播干种50g左右。将种子均匀撒于秧床上,撒播均匀,使种子三面着泥,然后再均匀覆盖1cm厚的盖种营养细粪土。 4.2.5、秧田管理: 出苗前一般不灌水,播后8—10天灌第一次水,之后每隔4—5天灌一次透水,保持湿润生长。移栽前2—3天秧田灌水润秧。 4.3、本田整地施肥及插秧4.3.1、耕翻整地:前茬小麦收获后,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每666.7㎡用量为1000kg,耕翻20-25cm,平整田块高低相差不超过2cm。土壤盐碱的稻田耕翻后灌水泡田、排水洗碱2—3次;土壤较肥沃、不盐碱的稻田可不进行泡田排水,早晨灌水、下午插秧。 4.3.2、平衡施肥:大田耕整前,每666.7㎡商品有机肥500kg,硫酸钾复合肥20kg作底肥。不用进行泡田洗碱的稻田,耕地前施底肥,达到全层施肥。需要洗碱的稻田,泡田洗碱排水后施底肥,作耙面肥。 4.3.3、插秧:6月中旬抢时插秧,做到随收麦随整地插秧。扩行距、缩穴距、减少穴苗数,行穴距配置方式33cmx10cm,每穴3—4苗,每亩1.8—2.0万穴。带土移栽,随拔随栽。栽秧时灌3cm浅水层,做到“花搭水”插秧。插秧深度2—3cm,以不飘秧为度。 4.4、田间管理4.4.1、科学灌水。 4.4.1.1、插秧后灌3—4cm深水层,护苗返青。分蘗期浅水(2—3cm水层)和湿润(露泥)灌溉相结合,做到浅水勤灌。 4.4.1.2、分蘖末期排水晒田。排水晒田标准:一是苗到不等时,每亩总茎数达到34—40万茎时,开始晒田;二是时到不等苗,时间到了分蘗末期就排水晒田。晒田晒到“田边鸡爪裂、田内丝毛裂,人进不陷脚”。长势旺、土质烂、泥脚深的早晒、重晒,晒7—10天,长势差的迟晒、轻晒,晒5—7天,盐碱地、新开稻田只晾不晒。 4.4.1.3、拔节后灌3—4cm浅水,间歇勤灌水。进入孕穗期保持3—5cm浅水层,勤灌水;抽穗开花期,稻田必须建立3—5cm水层不断水。齐穗后干湿交替,以湿为主、湿润灌浆。成熟收获前3—5天断水落干。 4.4.2、人工除草。稻田进行人工拔草,尤其是恶性杂草必须经过多次才能彻底清除。 4.4.3、科学追肥。 4.4.3.1、返青肥。插秧后5—7天,每666.7㎡追施尿素9kg。 4.4.3.2、 分蘖肥。每666.7m'追施硫酸钾复合肥5kg。 4.4.4、病虫害防治 4.4.4.1、主要病害为稻瘟病,虫害为二化螟和稻飞虱。 4.4.4.2 、绿色食品原料水稻生产,应从作物病虫害整个生态系统出发,重点采用农业措施,物理措施、生态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孳生而有利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必须使用农药时,应优先使用植物源、生物源和矿物源农药,有限度的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有机合成农药,严禁使用NY/T393规定禁止使用的农药。 4.4.4.3、 农业防治:减少化学氮肥的施用量,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合理灌溉,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培育分蘖壮秧,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实行宽行窄株栽培,合理密植,增加田间通风透光率,减轻病虫害 4.4.4.4生物防治:利用田间的有益动物一一蛙类治虫。 4.4.4.5 物理防治:人工捕捉,拔除病株和打捞病菌体。采用频频式杀虫灯等物理装詈诱杀鳞翅目、同翅目害虫。 4.4.4.6 药剂防治: 4.4.4.6.1 防治稻瘟病。在水稻孕穗期,可选用春雷霉素、多抗霉素、稻瘟灵、三环唑、丙环唑等药剂,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操作。 4.4.4.6.2 防治二化螟。在二代卵孵化高峰期,可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等药剂、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操作。 4.4.4.6.3防治稻飞虱。在稻飞虱为害高峰期,当五代稻飞虱百丛虫量1800头左右时,可选用噻虫嗪、吡虫啉等药剂,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操作。 5 收获贮藏当全田水稻黄熟谷粒达到95%时,及时使用机械收获。稻谷收获后及时晒干或机械烘干,在含水量低于14%时进行安全储存,以免霉烂变质。绿色食品原料稻谷储存库房应清洁卫生、无污染、干燥、通风良好,无虫害及鼠害,达到国家规定的储存标准。
|